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驻外大使的任免名单(2001年第7期公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7:24:34  浏览:95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驻外大使的任免名单(2001年第7期公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驻外大使的任免名单(2001年第7期公报)


2001年9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一、免去周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华君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二、免去曾序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泊尔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吴从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泊尔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三、免去邱胜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约旦哈希姆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陈永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约旦哈希姆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四、免去张志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科威特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曾序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科威特国特命全权大使。
五、免去安惠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刘晓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六、免去程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里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马志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里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七、免去马志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许镜湖(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八、任命龚元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九、免去洪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高克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十、免去李景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张志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十一、免去张志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宏九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十二、免去乔宗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沙祖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实施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实施办法》的通知

漳政综〔2008〕9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漳州市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漳州市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督促各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黄牌警告,是指市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突出、生产安全问题严重、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政府及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单位)实行警告,并重点监督整改,整改达到规范要求后,予以解除警告。
  第三条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对责任单位予以黄牌警告: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未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严重超出控制指标;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辖区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一年内发生3起以上(含3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或性质特别严重的。
  (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未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导致本领域(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或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督促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导致本领域(行业)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且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性质特别严重的。
  (三)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导致本企业(单位)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含2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或发生1起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伤亡事故延误施救,导致严重后果的。
  (四)市政府认为应当给予黄牌警告的其他情况。
  第四条 安全生产黄牌警告采用文件形式向有关责任单位通报。
  第五条 黄牌警告的实施程序:
  (一)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市直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含中央、省属驻漳企业)实施黄牌警告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黄牌警告决定由市人民政府寄送责任单位,同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由责任单位填报回执确认。
  (三)责任单位接到黄牌警告决定后,必须立即组织整改,在2周内将整改方案上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四)责任单位整改完毕后,报请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解除黄牌警告。
  第六条 黄牌警告期限为3-6个月,未申请解除黄牌警告或未获批准解除黄牌警告的,警告期继续延长。
  第七条 事故等级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确定。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开发区管委会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本行业和本部门的黄牌警告制度。
第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国家标准局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1985年8月16日,国家标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306—85(国家标准局1985年8月16日发布 1986年3月1日起实施)

为了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的一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1. 基本定义
1.1 特种作业
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特种作业。
1.2 特种作业人员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称特种作业人员。
2. 特种作业范围
2.1 电工作业;
2.2 锅炉司炉;
2.3 压力容器操作;
2.4 起重机械作业;
2.5 爆破作业;
2.6 金属焊接(气割)作业;
2.7 煤矿井下瓦斯检验;
2.8 机动车辆驾驶;
2.9 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
2.10 建筑登高架设作业;
2.11 符合本标准基本定义的其他作业。
3.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3.1 年满十八周岁以上,但从事爆破作业和煤矿井下瓦斯检验的人员,年龄不得低于二十周岁。
3.2 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3 具有本种作业所需的文化程度和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
4. 培训
4.1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4.2 培训方法:
4.2.1 企、事业单位自行培训;
4.2.2 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4.2.3 考核、发证部门或指定的单位培训。
4.3 培训的时间和内容,根据现行的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办法和有关规定而定。
4.4 专业(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已按现行的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教学、考核的,可不再进行培训。
5. 考核和发证
5.1 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独立作业。
5.2 考核的内容,由发证部门根据现行的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办法和有关规定确定。
5.3 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都必须达到合格要求。考核不合格者,可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重新培训。
5.4 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分别由下列有关部门负责:
5.4.1 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电工、起重机械、金属焊接(气割)、建筑登高架设和厂矿企业内的机动车辆驾驶等作业人员,由地、市劳动部门或其指定的单位考核发证。
5.4.2 爆破作业人员,由县以上公安部门考核发证。
5.4.3 煤矿井下瓦斯检验人员,由煤炭部门考核发证。
5.4.4 铁路机车驾驶人员,由铁路部门考核发证。
5.4.5 行驶于城市街道和公路的各类机动车辆及农用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由公安、交通和农机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考核发证。
5.4.6 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轮船船员考试发证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驾驶员考试规则》考核发证。
5.4.7 电业系统的电工作业人员,由电业部门考核发证。
5.4.8 其他特种作业人员,由各主管部或省、市企、事业主管部门指定单位考核发证。
5.5 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由发证部门的最高主管机关规定统一式样。
6. 复审
6.1 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复审。
6.2 复审期限,除机动车辆驾驶和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外,其他特种作业人员两年进行一次。
6.3 复审内容:
6.3.1 复试本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6.3.2 进行体格检查;
6.3.3 对事故责任者检查。
6.4 复审由考核发证部门或其指定的单位进行。
6.5 复审不合格者,可在两个月内再进行一次复审,仍不合格者,收缴操作证。凡未经复审者,不得继续独立作业。
6.6 在两个复审期内,做到安全无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查,报经发证部门批准后,可以免试,但不得连续免试。
6.7 每次复审情况,负责复审的部门(单位)要在操作证上注明签章。
7. 工作变迁
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移地工作时,经所到地区的发证部门审核同意,可继续从事原作业。
8. 奖惩
依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有关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给予奖励和处罚。
8.1 对在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所在单位应给予奖励,并记入操作证。
8.2 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企业安全机构和有关安全部门,根据违章或事故情节,有权扣证一至十二个月,并记入操作证;对情节严重者,由发证部门吊销操作证,所在单位(有关部门)也可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青岛市劳动局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沈文正、韩万才、冷延福、解水清。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